随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年轻人也有更多的选择,那些脏活累活没什么人愿意干,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去工厂,不愿意做实业。

加之人口老龄化,未来十年内最紧缺的就是一些一线劳动力。

  • 比如说流水线工人

工厂流水线也在逐步机械化,但是依旧有许多岗位需要依靠纯人力来支持,但是一些工厂的管理方式、薪酬待遇都跟不上时代发展,很多工厂发展起来无非是沾了改革开放的光。

同样也因为他们管理方式落后,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如何改革企业,导致工厂工人越来越难招。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 还比如说酒店服务员

我增加在酒店行业内工作过几年时间,酒店的服务员是越来越难招,要求多、薪酬低、发展慢是酒店的三大标签,再加上酒店行业扩张迅猛,每年都有许许多多新开业的酒店。这一部分的劳动力已经是酒店行业最难处理的问题了。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 再比如说建筑工人

我们能够生活在高楼大厦、交通便利的环境中,真的应该感激一下这些执行者。但是基础的建筑工人又苦又累,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危险性高,常年出门在外。这些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已经不是年轻人就业的目标选择了。虽然天天嘴上把我们自身的工作形容成搬砖,但是真的让大家去工地搬砖,十个里有九个人都不愿意的吧?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以上,只是选取了几个例子,总的来说只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一定面临着用人需求,而且这个用人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更新:

这是2017年四季度的CIER指数排名。

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反映就业市场的整体走势。该指标采用智联招聘全站数据分析而得,通过不同行业、城市职位供需指标的动态变化,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的变化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CIER指数最差的10个行业内,除了租赁服务、物业管理、商业中心。其他都是属于传统的制造业。

其中上文所提到的酒店服务其实是属于物业管理的一类。

虽然我们的政策是鼓励发展制造业的,因为毕竟需要实业兴邦。但是这类传统行业的薪资一直是年轻人选择就业的一大痛点。做的又苦又累,却拿不到多少工资,同样毕业工作三四年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行业已经月薪过万了,而在传统行业中,需要到中层管理级别薪资才过万。

这些招聘困难的行业的从业者也因为竞争力较小、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家庭原因,大多数人都选择安稳的待在工厂中继续工作。对于年轻人而言,没有上升的空间也不愿意继续做下去。

我们在看看这份图表: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这是来源boss直聘关于2018年应届生应聘比例最高的15个岗位的调查数据

图片可能有些模糊,我这里从左到右列出来,分别是:财务、运营助理。市场营销、电商运营、销售专员、人事专员、行政专员、会计、Java、平面设计师、新媒体运营、Web前端、室内设计、UI设计、美术教师。

这15个岗位都是办公室类型的白领岗位,完全找不到蓝领岗。

15个岗位加起来占比是46.86%,可以想象剩下的50%平分到近百个行业岗位中,从事蓝领工作的有多少了。

只有真正的提高这些工作的社会地位跟收入水平,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员愿意投入到这些行业之中。任重而道远哎。

再次更新

除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招人困难外,其实还有许多行业、工作正面临着消失。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一些传统工艺,有一些工艺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被淘汰了,有一些文化遗产却是因为无人要学、无人想学逐渐消失。

比如我们小时候能够看到的一些街头爆米花。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现在爆米花还是存在的,不过被更现金的工业生产所替代了,这个是科技的进步。但是比如一些传统的艺术,都面临着招徒难,传承中断的问题。比如说电影《铁树银花》里的这门工艺。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铁树银花》是影视上第一部以打铁花为主题的电影,参与拍摄的“确山铁花”来自河南,它是国内打铁花类表演唯一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保护项目。电影将如今民间艺术无法传承的尴尬情况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老人对民间艺术执着坚守,年轻人却渴望去大城市寻找光明的前程。正是这样的矛盾使得民间艺术无法得到传承,渐渐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中。

除了《铁树银花》外,还有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也是讲述了一个传统艺术——唢呐的传承。

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的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职业)-米圈号

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小时候能够听闻的一些戏曲,现在都在面临传承的问题。包括我们的国粹——京剧。在2017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主任舒桐就对于这个问题表示担忧。

“武戏比较艰苦,基本差不多上小学三年级骨骼发育前就开始练。武戏没有休息的时候,只要还上台,就得天天练功。”舒桐说,武戏传承其实很难,不光文武并重,还需要超强的体力、毅力,“我们中国戏曲学院近年来也一直在抓武戏人才培养问题,但确实是还有短缺”

确实,很多传统技艺都需要从小开始学起,又苦又累。一方面精彩缤纷的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另一方面这些工艺的市场其实并不高,没有一个良好的收入保障,确实是很难有新鲜血液流入。

当然我们的国家现在也是越来越重视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把它们立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更多的影视作品、媒体报道让大家去关注这些传统工艺。“匠人精神”与“匠心精神”始终都会存在,而且也一定能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