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竟然是51年前重建的。

天安门建成于1420年,最初叫承天门。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天安门城楼毁于战火。1651年,清顺治皇帝下令在原址废墟上重建,并更名为天安门。

600年来,天安门经历了多次战火,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损坏变形,加之过度汲取地下水和负荷城楼自身重量,主体严重下沉。

现在的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的-米圈号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对天安门进行过几次简单、小规模的维修;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尤其是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

1969年,国务院决定拆除旧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建筑材料全部更新。在毛主席的关注和周恩来总理指挥下,重建工作于1969年12月15日开始。

天安门城楼结构复杂,翻修工艺难度大,“重建领导小组”指定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承担这项政治任务。选派了一批根正苗红、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参加重建的技术员、工人和战士共约2700人。

为了确保工程不被外界知晓,在修缮正式开始前,用苇席搭了个巨大的罩棚,把长66米、宽37米、高32米的天安门城楼遮挡得严严实实,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棚里有暖气,温暖如春,昼夜通明。外面却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

现在的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的-米圈号

 

在对天安门城楼翻建拆除前,技术人员一一测量城楼所有的斗、拱、柱及端门等构件,把每一件木构件都拍了照片,按顺序编号,然后交由北京建筑设计院画图,再按照图纸进行木构件加工。由于工程抓得紧,7天时间就完成了旧城楼的拆除工作。

在拆除过程中,从天安门房脊的正中间,发现一个30厘米见方的金丝楠木匣,里面放有红宝石、朱砂元宝、五谷杂粮,这是一个镇物,用来祈求平安长久。这是古代建筑习俗。重建时,在原位置上,放置了一块长17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的汉白玉石,上面写着“1970年1-3月重建”。这是新中国重建天安门城楼历史见证。

重建天安门城楼时,所用木料主要是楠木。所有木构件都作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化学处理。天安门城楼有60多根柱子,每根12米长,重7吨以上,一辆载重15吨的卡车也只能拉一根。

油漆彩画上,所有描龙画凤都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最后是贴金箔,重修的城楼共用了6公斤黄金。

天安门城楼翻建要求保持原貌,其中最大的改动是考虑到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时,要从城楼前廊下三步台阶才能走到正中的检阅位置。觉得留下台阶不便行走,就取消了台阶。

新建城楼的外墙加了50厘米厚的水泥。城楼高度34.7米,比原来高出83厘米,这是为了弥补天安门的下沉。

天安门正脊两端原来是龙的形状。重建时,有人说是“四旧”,要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等图案代替。周总理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部分不要改。”

现在的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的-米圈号

 

1970年3月7日,天安门城楼的重建工程竣工。覆盖了112天的大棚被拆除后,焕然一新、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展现在人们面前。

(摘自《炎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