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之后,北京步入了大一统的都城时代。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设京师,皇城的分布就形成了“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大致格局,也就是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行政区,这就是四九城的来源。

在规划上,北京城市可以说分门别类、章法明确。因此,在清代具体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守卫、门禁与治安的官员,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马步兵,就被称为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一般是由满人重臣担任。

四九城指的是什么(清代的北京为何被称为四九城)-米圈号

清代北京以城墙为层次序列,分为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四个部分。朝廷秉持满汉有别分居的政策,以皇城为中心,内城周长约24里,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们住在紫禁城,充满神秘感。满蒙汉八旗诸民分立四隅八方,镇守各门。顺天府统辖京师下24州县,设西路、东路、南路、北路四厅,掌管着京畿地区的刑名钱谷、迎春庆典、祭祀耕猎、监临乡试、供应考试用具等事。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政府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直到和平门的开辟与老城墙的拆除,1924年京师治安职权归京师督察厅,这种情况才有所变化。

确实,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都城风华,首善之区,文物、人才汇集之地,各类建筑鳞次栉比。清代北京皇城内部建设前朝后寝、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通常布置着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号称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在故宫一带,贯穿南北的中轴线,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深邃紧凑,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

四九城指的是什么(清代的北京为何被称为四九城)-米圈号

象征权力中心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和专供皇家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彼此之间形制井然。皇宫外部居住的八旗将领家眷与汉族官僚,平民和汉人都在外七城,那些内城人被看作四九城老爷、公家人,优越感油然而生,成为一个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清代北京之美,有神秘的宫闱也有日常的生活,都市气质不仅仅局限在四九城内与皇家的遗迹。北京的市井生活更是蓬勃发展,所谓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清代北京城市的生活与市井生活的繁荣,几乎可以与当时的伦敦、巴黎媲美。可以说,清代北京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廓丰富,节律有序,真正之金城铁壁,形成封建王朝中特有的等级与身份体制,也浮现出城市生计的特有品味。

建筑壮阔,文化也是核心地区。由于科举制度的兴盛发达,作为全国教育中心的北京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大量人才和资源。国子监负责全国教育事业,各地文人才俊集合京师,京城士大夫居住、交往、观剧、买书等活动,构成了四九城特有的文化氛围。

不过,四九城当然居大不易,物价比较昂贵,生活成本高,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即使是各地中产以上地主、吏员家庭出身的士人,也捉襟见肘。故而,清代很多外省来北京居住的人动辄感慨万千。

四九城指的是什么(清代的北京为何被称为四九城)-米圈号

落花流水去,四九城的故事,街谈巷议,不断成为谈资。天朝派头,君临万方,在清代的朝贡与宗藩制度下,万国瞻仰,人口几百万,市政管理体系相当成熟。基于帝都气象的导引,北京成为东方皇城的典型标志。

时过境迁,历史走向了现代化,四九城逐步成为一个民间记忆,而如今的北京逐步走向国际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