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摘帽是一件大事、喜事。但帽子摘了,是不是扶贫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呢?当然不是。摘帽退出只是阶段性成果,达成了一个“小目标”。实现全面脱贫的总体目标,保持政策稳定、连续性非常重要。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座谈会上详细阐述了贫困县摘帽后的“四个不摘”。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四不摘的内容是什么(贫困县摘帽后四不摘政策是指哪些内容)-米圈号

2019年4月16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摘帽不摘责任。习近平指出:“贫困县党政正职要保持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在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党政领导干部调整频繁,一张蓝图难以干到底,继任者又要花费大量时间熟悉情况,不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贫困县摘帽后,落实责任依然不能松劲。要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摘帽不摘责”当成干部工作的“标配”。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在后续的发展中,要强化责任意识与主体意识,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摘帽不摘政策。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做到摘帽不摘政策。”从摘帽县的实际情况看,户脱贫、村出列,主要标准是贫困户的收入水平脱贫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问题解决了,但造成长期贫困的产业短板和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贫困乡村的延伸,仍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稳步脱贫、避免返贫,要留出缓冲期,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后,在脱贫攻坚期内仍可继续享受现有的国家扶持政策。精准扶贫不是说立竿见影,发展产业、异地搬迁等很多扶贫举措见效都需要一个过程,贫困县摘帽后增强发展能力也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客观上需要扶贫政策扶上马,送一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重点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抓紧制定攻坚期后国家帮扶政策。”习近平指出:“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

摘帽不摘帮扶。习近平指出:“扶贫工作队不能撤,做到摘帽不摘帮扶。”按照现有标准脱贫,摘帽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实际上,摘帽各县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道路上最难啃的骨头。如果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撤退,这个骨头就很难被啃下。因此,无论摘帽以前还是摘帽以后,各级帮扶干部的心劲都不能松。扶贫干部要在“摘帽”之后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同时,要抓好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志愿者这四支队伍,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确保有长期坚守阵地的团队。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摘帽不摘监管。习近平指出:“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已经摘帽的贫困县,决不能认为已经摘掉穷帽,就可以放松要求了。贫困县摘帽后仍然是绝对标准较低的贫困,刚脱贫的群众,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还面临各种复杂的致贫返贫因素。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重返贫困。因此,贫困县退出后,要加大致贫返贫风险防控力度,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风险规避机制,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发现返贫风险及时采取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户不返贫。

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习近平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