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反映“老革命”父亲廉洁故事的散文,参加市里廉洁主题文化征文获得一等奖,为何却被网友认为是不廉洁的表现?引发广泛争议,说来都是标题《我的县长父亲》惹的事。

标题党经典案例分析(《我的县长父亲》都是标题惹的事)-米圈号

(一)

山东省德州市退休干部于忠东在翻看父亲遗留下来的129本日记时,感慨解放初期当过县长的父亲,像焦裕䘵一样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就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父亲。这篇名为《我的县长父亲》的散文,参加德州市作家协会的廉洁文化主题征文,获得了一等奖,获奖名单发表在德州市作协微信公众号上。

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想到却引发网友争议,一度冲上网络热搜。

标题党经典案例分析(《我的县长父亲》都是标题惹的事)-米圈号

于志明遗留下来的成堆珍贵文字资料(图片源自禹城文学)

其缘由也有些奇异,是不小心撞了一部电影的梗。电影名叫《夏洛特烦恼》,其中有个情节是学生袁华写了篇作文,题目叫《我的区长父亲》,获得全区作文比赛一等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这部电影走红之后,“我的区长父亲”就成为“拼爹”、“拼背景”现象的一个梗。再加上之前还有“我爸是李刚”、“我爸是县委”等网络热语,让广大网友对这种“拼爹”现象极为敏感,也极为反感。德州市作协的获奖名单公布后,有的网友没有认真阅读《我的县长父亲》原文,就与《我的区长父亲》联想绑在一起,怀疑这篇文章获奖是不是占了县长父亲的光,廉洁文化征文背后是不是有不廉洁的行为。获奖名单上《我的县长父亲》被网友划上红圈,四处转发,有网友调侃:这就是此文获奖的原因吗?都用这个标题了,还能不获奖?

德州市作协担心网络炒作,迅速删除了这篇文章,没想到却越抹越黑,《我的县长父亲》迅速窜红网络。

标题党经典案例分析(《我的县长父亲》都是标题惹的事)-米圈号

(二)

其实,只要找出《我的县长父亲》读一读,就知道县长父亲真是个清廉的好干部,这篇纪念文章也应该获得廉洁文化征文奖。

于忠东的父亲名叫于志明,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选举的县长。于忠东文章中记叙了父亲在母亲生病等事情上的“无情”,不给女儿买自行车的“抠门”,安排子女工作问题上的“一根筋”,以及深入群众、该贫问苦、抗涝救灾、发展生产等诸多故事,生动刻划了一个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备受群众爱戴的焦裕䘵式的好干部形象。这篇散文尽管写得平实,但由于人物真实、事例典型、故事感人,又很切合廉洁文化征文主题,获得一等奖也是实至名归。

应该说,这件事没毛病。试想一想,于忠东一个60多岁的退休老太太,她有必要去“拼爹”吗?德州市作协一个小小的征文奖,也值得她去“拼爹”吗?

标题党经典案例分析(《我的县长父亲》都是标题惹的事)-米圈号

1964年6月,于梁庄公社梁庄生产队帮助群众麦收,最前面是于忠东的父亲于志明 (图片源自禹城文学)

(三)

归结《我的县长父亲》引发争议的原由,有的网友不明原委,单从文章标题就引发猜疑是一个结;有网友提出质疑后,德州市作协不作解释,却删除获奖名单也是一个结。但究其根源,还是《我的县长父亲》这个标题惹出的事。

于忠东写的这篇散文,原来题目叫《逝去的背影》,很有散文特色。历来怀念父亲的散文很多,有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父亲的病》等,都采用了平实的标题。于忠东的文章参加征文时,不知被哪位编辑改为了《我的县长父亲》,显然是为了突出父亲的县长身份,也想藉此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其实用《我的县长父亲》作标题也不够准确,于忠东的父亲除了担任过县长以外,还做过饮食员、掏粪工、民政干部等,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公仆,而不是一个官老爷。

从《我的县长父亲》引发热议一事可以看出,我们写作文章,还是要多在主题内容上功夫,少靠做标题、博眼球为好。

“标题党”可以休矣!

标题党经典案例分析(《我的县长父亲》都是标题惹的事)-米圈号

最后要补充一点,《我的县长父亲》真是值得一读,下面附全文:

标题党经典案例分析(《我的县长父亲》都是标题惹的事)-米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