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乘坐飞船前往太空执行任务的人,我们如何称呼他们呢?宇航员?没错,但我们也经常听到另一个称呼,那就是“航天员”,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宇航员和航天员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航天员”是我国所特有的称呼罢了。那么为什么全世界都称“宇航员”,只有我们称其为“航天员”呢?也许你听到过这样的一种说法:“之所以我们称之为航天员,是因为我们的航天员还没有踏足过月球”,对于这种说法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荒谬”。那么宇航员和航天员的叫法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呢?也不是,两个称呼并不仅在中文上存在差异,在英文上也不一样。

宇航员和航天员的区别,意思一样吗-米圈号

宇航员这个称呼早在1961年就有了,它是由前苏联所提出的。

1961年4月12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诞生了,他就是尤里·加加林,前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而前苏联就将乘坐飞船前往太空的人称为“Cosmonaut”,而这个词汇则是来源于希腊语,意思就是“全宇宙”,“宇航员”的称为就此诞生。由此可见,人类第一次前往太空就有了“宇航员”这个称呼,而当时不要说载人登月了,人类连月球的边还没有摸到,所以说登上月球才能称之为“宇航员”纯属瞎说。宇航员的英文单词为“Cosmonaut”,而我国航天员的英文单词是“Taikonaut”,显然是有区别的。

宇航员和航天员的区别,意思一样吗-米圈号

 

我国“航天员”这个词的由来实际上是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现在已然成为了中国航天的一个特色。

钱学森先生之所以提出“航天员”这个称呼实际上是一种延续,因为我国有航海员、航空员,所以顺理成章就应该有航天员。刚才我们提到了航天员的英文单词,这个词其实非常有意思,因为Taikonaut前面的部分Taiko的发音刚好与“太空”相似。所以,不要再为宇航员和航天员的称呼而疑惑了,后者就是我们中国航天的一个特色称谓,与其它的事情并无关系。说到航天员,我们就会想到最近上天的3名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

宇航员和航天员的区别,意思一样吗-米圈号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宇宙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前往太空,在10天之后,6月16日,陈冬、刘洋和蔡旭哲成功进入了天和核心舱。

三名航天员将在上面生活6个月之久。怎么这么久呢?其实,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时间驻留并不是第一次了,神舟十二号就在轨3个月,而2021年10月发射升空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就已经执行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工作,这一次的神舟十四号同样也是6个月。之所以航天员要执行长时间的驻留任务就是为了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标,对于国际空间站而言,6个月的驻留期本身就是一个常态化的驻留周期,而未来天宫空间站正式运行后,6个月也同样会是最短的驻留周期。

宇航员和航天员的区别,意思一样吗-米圈号

 

长达6个月的时间待在太空中要做些什么呢?其实航天员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在最初进入空间站的时候,航天员们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建立驻留环境。建立驻留环境的第一步就是要对空间站内的各种环境进行采样,比如空气微生物采样、水微生物采样以及表面微生物采样等等,之后还要对空间站内的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并对需要维修的设备进行维修。在整个驻留期间内,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是航天员们的主要工作之一。说到空间科学实验就不得不提神舟十四号的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建设国家天空实验室。

宇航员和航天员的区别,意思一样吗-米圈号

 

国家天空实验室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即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其中梦天实验舱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微重力实验。我们知道,天空与地表的最显而易见的差别就是失重的环境,所以在太空中可以进行很多在地表无法进行的实验项目,比如培育太空种子以及进行微重力冶金等等。以冶金为例,在地表冶金由于有重力的影响,所以在生产合金时,由于不同金属的密度不同,所以很难实现均匀融合,这样就会使得合金的性能降低,而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冶金实验就没有这个问题,根据以前的实验数据,太空合金的性能甚至可以达到普通合金的10倍以上,可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意义多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