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字典》前言——《新华字典》总共收字11700个左右。所收单字有8500个左右,在单字训解之下连带加出的复音词和词组有3200多个。

《新华字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十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新华字典》第十一版已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在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中,新增了800多个正字头,另外,还增加了1500多个繁体字和500多个异体字。

新华字典有多少个字,新华字典有几个版本-米圈号

新华字典不断增订

编纂《新华字典》的历史背景

民国年间特别是抗战胜利后,白话文在中国已非常普及,但却没有一本通俗易懂的字典可供老百姓使用,一些中小学教员、学生和中等文化程度的小知识分子只能抱着《康熙字典》《辞源》这些大部头辞书查找资料,非常不方便,也很不实用。

这种情况引起了语言文字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魏建功的注意,他有了编写一本新字典的想法。1947年6月6日,魏建功在《大公报》第六版“图书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国语辞典论评》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我们没有客观描写语言形态的工具,时常把声音的成分,拆散或沉埋在字型里。……我们该从新工具的产生解决这问题。”

1948年秋天,北平城已被解放军大军包围,在隆隆的炮声中,魏建功找来周祖谟、吴晓铃和金克木等几位北大同事商量编写字典的事。多年以后,金克木在一篇短文中忆及此事:“我们在魏家的大厅屋中草拟新字典的构想,老式的房屋内光线不强,我们在朦胧中高谈阔论。……城外传来的炮声仿佛给我们打节拍,我们当时想不到所拟字典的前途,但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危险在于文盲和无知,语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我们不会别的,只能咬文嚼字。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炮声使我们的信心增长。”

魏建功目的是要编纂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实用”的语文工具书,也有了初步的计划和想法,但由于当时的时局,他的这个计划未能实现。

1949年后百废待兴,新政权既要规范语言文字,又要扫除国内大量的文盲,所以亟需一本小型实用性的字典问世,正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在日记中记述了当时的情况:“迩来学文化之风甚盛,农民经土改之后,要求识字,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推行,工厂与部队纷纷传习。识字之后,自需看书,看书乃要求字典。部队中尤为急切,东北军中谓但能指出某种小字典较为切用,彼处即需二十万册。”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和出版家,叶圣陶对当时流通辞书的弊病一清二楚,他认为这些辞书“毛病颇多,或不能予读者明显之概念,或语焉不详,虽不云错,亦未全对,或用语艰深,不易使读者领会”。鉴于这种情况,叶圣陶计划组织人员编纂一本能够适应新形势和新需要的新字典,他的这个想法与魏建功不谋而合。

1950年3月,魏建功遇到叶圣陶,叶圣陶告诉魏建功,上面有个想法,想让出版总署把当时设在北师大的大辞典编纂处接收过来,叶圣陶问他能不能来主持工作。魏建功欣然同意,只是自己还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怕精力和时间不够。后来,叶圣陶给主持北大工作的汤用彤写了一封信,请他免去魏建功的行政职务,只保留教学任务,就这样,在叶圣陶协调下,魏建功被借调到出版总署组建辞书机构。1950年8月1日,新华辞书社正式成立,魏建功出任社长,那本尚未问世的小字典也被命名为《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有多少个字,新华字典有几个版本-米圈号

编写新华字典的前辈

《新华字典》之父

《新华字典》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但其编纂者却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来,随着一些媒体的报道和当事人的回忆,魏建功的名字才逐渐为人所熟悉,并被人们誉为“《新华字典》之父”。

魏建功1901年生于江苏如皋一个乡绅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秀才,当过几十年的镇董,做过许多修桥补路、兴教办学的善事。受家庭熏陶,魏建功自小便对“小学”很感兴趣,中学毕业后,魏建功考入北京大学,师从中国语言学大师钱玄同,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底子,为其后来研究语言文字埋下了伏笔。

1925年,魏建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等学校。1928年,魏建功在钱玄同推荐下,出任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1940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更名为“国语推行委员会”。抗战胜利后,魏建功以“国语会”常委身份去台湾推行国语,使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成为中国最早普及国语的省份,这段经历成为魏建功一生中重要的一页。

1940年代末,魏建功重回北大教书,并萌生了编写字典的念头。1949年4月,魏建功制定了一份“编辑字典计划”,归纳出“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作为《新华字典》编写的总体例。

新华辞书社于1950年8月开始工作,关于这个只存在了很短时间的机构,今天知道的已经不多了。新华辞书社原来隶属于出版总署,后来又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辞书编辑室,人员开始只有魏建功和萧家霖,后来又加了几个人,但最多时也不过十几人而已。

新华辞书社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编写《新华字典》。按照原定计划,《新华字典》将于一年内完稿,但初稿完成后,叶圣陶认为“辞书社所编字典尚非敷衍之作,一义一例,均用心思。唯不免偏于专家观点,以供一般人应用,或嫌其繁琐而不明快”。于是魏建功等人又反复征求专家、读者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订,1953年12月,《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57年后,《新华字典》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几十年来历经十余次修订,数百次重印,发行量累计达5.6亿多册,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图书出版史上的一个神话。

新华字典有多少个字,新华字典有几个版本-米圈号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新华字典》

历史上的多个版本

《新华字典》是第一部用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的字典,是中国辞书史上的一次创举,自出版以来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有十三个版本,几乎每五年就修订一次,这在辞书出版史上非常罕见。

《新华字典》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有1953年和1954年两个版本,1954年版没有大的更改,只是将1953年魏建功的封面题字改为拼集鲁迅先生字。

1957年后,《新华字典》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1957年版。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57年版《新华字典》首次以简化字作为主体字头。辞书界一般将这个版本作为《新华字典》的第一版,其实严谨的说法应该是“商务印书馆第一版”。

1959年版。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这个版本突出了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的方式。

1962年版。这个版本与以往比较没有太大的改动,只是在一些细节方面略有变动。

1965年版(1966年印刷)。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1965年修订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版的。此前的《新华字典》字头均是楷体,从这一版起采用了大号宋体字。另外该版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删去了大部分插图。

1971年版。1971年修订重排本恰逢“文革”,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字典开篇还专设《毛主席语录》插页,释义和例句也带有明显的“文革”色彩。

1979年版。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这版《新华字典》还存在着一些政治套话和术语,与当时的形势不太适应。

1987年版。由商务印书馆负责重排之前的修订工作,这一版本变动不大,只是删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释义和例句。

1990年版。在1987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

1992年版。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对个别字头作了调整,并增加了一些新词语。

199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时两年对《新华字典》进行了全面修订,该版本收录单字1万多个,词语3500多个。

2004年版。这一版进一步体现了规范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新增补100多个新词和少量字头,内容涉及科技、法律、经济等诸多方面,如光纤、光盘、互联网、木糖醇、克隆、基因等等,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11年版。这是目前最新版的《新华字典》,由社科院语言所和商务印书馆共同推出。2011年版有两个特点,一是收录了一些网络热词;二是售价有比较大的提高。据说《新华字典》定价有一个“猪肉定律”,即一本字典的价格与同时期500克猪肉价格基本相当,如1957年版《新华字典》定价1元钱,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6元,2011年版双色本定价24.9元,几乎都与同期猪肉价格差不多。

此外,《新华字典》还有少数民族文字版和外文版。被视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汉字,既是中华文明中的灿烂瑰宝,又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综合提升,世界各地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遍地开花,汉字汉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在这个大背景下,《新华字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言自明。

《新华字典》的变迁史,其实正是新中国几十年历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