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和道理)-米圈号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在这则故事中,曹操是故事的主角。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望梅止渴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和道理)-米圈号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将士们一听说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象起酸味,从而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曹操立即指挥队伍行进,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带领队伍成功找到了水源,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了水,精神焕发的继续行军。

后人根据这则故事引申出成语“望梅止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曹操用根本不存在的梅林欺骗士兵,让大家产生虚假的幻想,只不过是短暂的自我安慰罢了。这恰好符合曹操狡猾的人格设定。所以,望梅止渴经常和画饼充饥一起使用。以想象中的酸梅解渴,以画出的饼充饥,都属于不切实际的妄想。

而对望梅止渴的解释,还有另一重含义:有人认为这则故事正体现了曹操的睿智——在临时的困难面前,善于利用士兵们对梅子的条件反射,从而鼓舞士气,使军队坚持到下一个水源地。这也不失为解一时之困的奇谋良策。

那么,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呢?

本文由沙丘孟玄章创作。图片来源于网络,其著作权归原作者。

参考书籍:《世说新语》